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不少人心中都有個疑問:區塊鏈應用的發展是否持續進行中?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剛結束的2019區塊鏈產業技術峰會中,可以發現許多企業依然在著手研發區塊鏈相關專案,例如,NTT Data 正把區塊鏈結合貿易平台,來為國際貿易簡化流程與減少成本;汽車產業也積極在探索供應鏈和駕駛身份識別等方面的應用。

一項技術剛興起時,企業往往是最有資源與能力在早期進行試驗並採用的。而在區塊鏈技術上,金融領域更因為相適性,成為了應用技術的領先族群。澳洲電子商務協會(ADCA)的董事長 Ronald M. Tucker 在會議中談到,預計在明年(2020)的3月,澳洲證券交易所將以區塊鏈平台,取代原有的清算與交割系統,讓證券交割能夠於當日完成(原本是T+2,交易的兩天後才完成交割),而且也正積極與世界各地的證交所洽談,關於採用此系統的相關合作。

至於其他產業,目前仍大多處於摸索階段,還在想辦法找出最佳應用場景,即便做出來一些成果,也僅為試驗階段的產品原型。根據 HFS Research 的研究指出,雖然比特幣已經問世10年,但是在2018年調查的200個與區塊鏈服務供應商洽談的案例中,大約有30-40%的企業仍處於諮詢階段,50-60%的企業開始開發產品原型,僅有5-10%進入製作產品階段。

來源:HfS Research

此外,由於技術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加上企業在應用新技術的過程中,也會碰上許多疑難雜症,以下就列舉幾項常見的挑戰。

教育用戶與普及化

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可能會讓一些面向消費者的企業傷透腦筋。假如要引導習慣於中心化服務的用戶擁有自己的錢包或是數位身份,還要教育他們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私鑰,都會在推廣產品的階段遇上龐大阻力。甚至用戶有可能因為使用者體驗不佳而直接放棄,寧願不要數位資產的掌控權,轉身投向中心化服務的懷抱。

和既有系統進行整合

要導入區塊鏈技術,企業可以選擇打造一個全新的區塊鏈系統來取代原有系統,或是嘗試與原本的系統進行整合。前者需要耗費的資源相當可觀,系統轉移的過程必須投入大量時間、人力和資本,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更是充滿著各種實務面的挑戰;而後者可能會碰上,不同系統之間難以整合的問題。

在 IBM 的 Food Trust 專案中,他們選擇保有原本的 ERP 系統,再透過 API 以及資料分享標準 GS1,來與分散式網路中的不同參與者分享資料,達到食物供應鏈中的資訊透明化與責任歸屬,這是以往所難以達成的。

缺乏相關技術與人才

要導入區塊鏈,就要先具有相關技術和人才。然而,區塊鏈的技術與應用在近幾年才逐漸受到關注,因此多數人對於這項技術依舊較為陌生,相關技術人才也相對缺乏。根據 Gartner 在2018對293位不同企業中的 CIO 所做的調查,約有23%的受訪者表示,在所有技術中,導入區塊鏈需要用到最多新技能;有18%的人表示,區塊鏈技能是最難找到的。在勤業眾信的研究中也指出,有28%的受訪者認為,內部缺乏相關技術與認知是運用區塊鏈的難處之一。

除了上述三點,企業還面臨著監管法規、投資報酬率等議題。因此雖然多數人都看好區塊鏈在未來所能產生的影響力,但是在企業應用上,不僅在導入過程會面臨很多難題,有些企業甚至還在探索真正合適的應用場景。所以,預期在短時間內仍不容易看到區塊鏈真正全面性地在許多產業大規模落地。

本文作者為陳昭榮, JOYSO

更多關於 JOYSO,請在Telegram, Facebook, Twitter, Newsletter 追蹤我們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