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篇神秘的数位货币白皮书问世,於网路上流传。这份由一位署名中本聪的人发表的白皮书,阐述了理念新颖丶设计惊人且划世代的产品。虽然起先没没无闻,但经过几年的发酵,人们逐渐发现它的底层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足以带动一波数位革命,因此现在它成了科技投入者趋之若鹜的数位黄金,名为比特币,而其底层技术 — 区块链,也成为许多顶尖人才争相投入研究的新领域。

随着後续不同区块链项目的兴起,人们将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过程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区块链1.0指的是第一个运用到区块链概念的比特币,区块链2.0是用智能合约让区块链应用能蓬勃发展的以太坊,至於区块链3.0,目前社群仍未达成共识,因此仍是各公链项目彼此争夺的称号。

区块链1.0

区块链1.0是指比特币所运用的分散式帐本技术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这个电子现金系统是依靠分散式网路的「共识机制」运行。在当时金融海啸的背景下,创造者中本聪赋予数位货币「去中心化」丶「不可窜改」丶「可追踪性」丶「匿名性」的特性,并将区块链的概念带到世人眼前,使得後续的区块链2.0和区块链3.0能依此发展。尽管上述特性都有可能,特别强调只是「可能」被破解,但仍造就了能够不经由第三方,完成点对点支付的第一代加密货币。

区块链2.0

区块链2.0则以智能合约为发展核心,能够用来写 DApp 和发 ICO。智能合约是以程式码构成,并运行在区块链上的程式。只要满足在智能合约中事先设定好的条件,就会自动执行,不再需要第三方凭证,如银行丶律师丶公证人…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太坊,建立可编程的区块链,使任何人皆可使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去中心化应用。虽然以太坊为大规模应用开启契机,网路效能的不足却成了为人诟病的缺点,因此部分区块链3.0项目也针对这方面积极提出改善。

一起来看看用到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应用例子:

案例1:小明如果想要购买阿瓜的「私人经典摄影照」,在以太坊上建立智能合约後,当小明将「钱(币)」转移到阿瓜的钱包里,「私人经典摄影照」的所有权也会自动转移至小明名下。

案例2:混合式去中心化交易所 JOYSO 背後的技术,便是建立於区块链2.0的智能合约上。JOYSO 用户可以使用 MetaMask 钱包或硬体钱包(如Ledger Nano S)做下单签章,将撮合成功的订单送到智能合约内完成清算并验证,让智能合约成为绝对公正的第三方公证人。若是合约条件无法满足,交易就无法进行。用户保存自己的私钥丶资产,JOYSO并不进行存放,比起中心化交易所拥有更高的安全性。

区块链3.0

谁是下一个区块链3.0及区块链3.0会带来什麽改变,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概念大致分为两种:将分散式帐本技术应用到更多实际场景,或是解决目前区块链2.0碰到的技术问题,例如扩容与储存限制。与物联网的结合是满多人探讨的领域,许多人较熟悉的是 IOTA。以 IOTA 为例,他们试图让「物与物」可自由沟通,也就是数据交流,再结合数位货币的领域,数据交流就可以达成「币流」,也就是金流。

举例来说,当你要开车出门玩,驾驶在手机设定目的地,并与汽车数据交流,汽车会依数据判断燃油不够,建议前往加油。加油时加油站与汽车再度数据交流,判断加多少油丶是否需要机油丶是否有点数折扣,全都由汽车与加油站独力完成交易。整个过程的数据流丶金流,建立於分散式帐本,同样的具有去中心化丶不可窜改等特性。

至目前为止,区块链的发展从1.0到3.0大致如前面所提到,当然大家对於区块链3.0的共识仍旧模糊,除了各方都希望争取成为区块链3.0的重要地位,在实际应用上也仍有许多技术上的挑战有待克服。但所谓的「区块链 X.0」,其实就是标记着分散式帐本技术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使去中心化的科技应用更蓬勃,让世界变得更好。

本文作者为 George, JOYSO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